今天就为朋友们说说护肤品的成分。希望以下意见能帮助您找到您想要的百科全书。
选择护肤品前你会仔细阅读成分表吗?如何选择护肤品?哪些护肤品安全可靠?为了不被忽悠或听从别人的推荐买一堆三无产品,你首先要学会看护肤清单上的成分!
阅读成分表
1.护肤品4大成分
在护肤领域,无论是膏霜、乳液、乳液还是面膜,整体成分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主成分、保湿剂、活性成分、防腐剂。
2.排名越高,内容越高。
所有成分按含量和浓度从高到低排列。含量小于1%的成分可以任意排列在最后一个含量大于或等于1%的成分之后。如果你查看一下你所拥有的护肤品的成分表,你会发现水被列在了第一位。
3.排名顺序与重要性无关
例如,水和甘油常常被列在前面,但它们主要起溶剂的作用。许多活性成分在成分表中都排在水后面,但它们发挥着重要作用。
4、成分命名规则
所有成分均使用标准名称——INCI名称(InternationalNomenclatureCosmeticIngredient,又称国际化妆品成分命名法)。如果暂时没有INCI名称,则使用通用名称。
成分不能使用修饰剂。例如:XX。提取物,如果写成“天然XX提取物”或“法国XX提取物”、“有机XX提取物”等,是不允许的。
所有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必须使用简体中文标注成分表。
5.香水是一种混合物
香精中的香料、辅助成分、载体等均可作为成分,表述为“香精”。
6、不管是什么样的“水”,它就是水。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有档次,很多护肤品都会说添加了深层海水和矿泉水,但实际上都是水。
7.酒精并不那么可怕
很多人对成分中的“乙醇”有抵抗力。事实上,酒精并没有那么令人发指。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可以借助酒精充分溶解。只要溶解度合适,就不会造成皮肤损伤。还可以减轻炎症,提高护肤品的渗透效果。
8.不要太盲目相信玻尿酸
对于干性皮肤的女生来说,看到玻尿酸的成分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事实上,玻尿酸的作用非常有限。事实上,它只能对皮肤表层起到一点作用,并不能真正解决皮肤深层的问题。
9、护肤品常见功能成分:
(1)保湿产品: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鳄梨、矿物油、尿毒素和矿物元素等。
(2)美白产品: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甘草提取物、熊果苷等。
(3)抗衰老: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肽、氨基酸肽、玻色、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和酚类。
(4)祛痘产品:羟基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杜鹃酸、葡萄糖酸辛酯、烟酰胺等。
(5)舒缓镇静:积雪草甘油、神经酰胺、红没药醇、卵磷脂、鳄梨油、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等。
“成分表”能告诉我们什么?
1.大致确定产品的特性
如果你对化妆品成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你就可以根据核心成分的功能来大致判断产品的特性。比如,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些宣扬美白的产品的成分表,你会发现列在最前面的成分并没有任何美白功效,而在成分表的最后你只看到美白成分。这类美白产品的效果值得怀疑。
一些宣传抗痤疮功效的产品不含任何抗炎、杀菌或控油成分。它们是如何达到抗痤疮效果的呢?只有一种解释。成分中添加了一些违禁成分,比如激素、抗生素等,以起到祛痘的作用,但化妆品中是不允许添加这些成分的。
只要成分表真实,并且按照国家规定排序,你还是可以通过成分表大致判断一个产品的特性。这个能力可以让你过滤掉很多无效的产品,避免很多陷阱。
2、判断商家是否诚信
尽管国家对《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详细说明》化妆品成分的标注和排序有严格的规定,但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误解,故意遗漏一些成分,扰乱成分排序,以迷惑公众。如果商家有这样的行为,基本上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广告再好,也不推荐。
任何化妆品(不含水的成分除外)都必须有防腐措施。如果没有防腐措施,经过仓储、物流、上架,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肯定会被污染、变质、变质。绝大多数宣传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并不使用常规防腐剂,而是使用一些具有防腐作用、但不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类为防腐剂的防腐剂。如果你发现一款产品不含任何防腐剂,那么该瓶子基本上就被列入黑名单了。
一些商家故意将一些优质、量大、优质的食材放在配料表的前面,欺骗消费者。如果一款产品的成分表中前五种成分都是所谓的植物提取物和活性成分,那么这瓶产品的成分顺序很可能有问题。
还有一些成分,国家指导最大添加量低于1%,但这些成分却排在成分表的前列。这瓶产品的可信度很低。这些常见成分包括寡肽-1(EGF)、视黄醇(A醇)、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377)、透明质酸(透明质酸)等。
3、有效成分添加量是否足够?
根据国家化妆品成分标注办法,成分按照含量从高到低排序。浓度越高,排名越高。所以你会发现大多数化妆品中的第一个成分往往是水,因为水的含量最高。但商家可以自由分选含量低于1%的成分。因此,1%分界线的判断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防腐剂:含量不超过1%。如果有些成分列在防腐剂后面,就意味着添加量肯定会低于1%。至于防腐剂是什么,你可以在很多商业网站上查到。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业网站的排名并不准确。一定要查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或者看产品外包装上的产品排名。
增稠剂:配料中如有黄原胶、阿拉伯树胶等名称为胶的成分,卡波姆、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名称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等成分,或与这些成分的聚合物。名字中的XX,XX共聚物的80%是增稠剂。大多数产品的增稠剂总含量不超过1%。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凝胶、凝胶和少数防晒霜含有超过1%的增稠剂。
香精:香精的添加量很低,一般小于1%。不过,现在消费者对口味相当抵触,商家通常把口味放在最后而不是放在前面。
其他成分:还有一些成分,通常添加量小于1%,如透明质酸钠、尿素、甘草酸二钾、尿囊素、EDTA二钠、红没药醇、PCA-钠、人寡肽、棕榈酰肽、谷胱甘肽、诸如此类的成分还有很多,只要你多留意,就会发现很多。
根据1%的分界线,可以帮助确定活性成分的添加量,从而判断产品的效果,避免被广告所迷惑。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添加量低于1%就不会产生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视黄醇(A醇),添加量为0.%,已经是国家指导的最高添加量了。著名的美白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377),添加0.5%就已经是很高的用量了,如果再添加,刺激性还会增加。对于大家所熟悉的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来说,0.5%的添加量已经算是很高了。如果再添加的话,材料会很粘。1%的分界线只是辅助判断成分浓度的一个点。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认为低于1%就完全没有用。
“成分清单”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虽然“成分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但不能将其神化。有很多方面是无法从成分表中确定的。例如:1、原材料来源;2.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3、生产设备及工艺。
原料来源
成分表只告诉我们添加了某种成分,但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商家使用的是什么等级的原料以及这种原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它也是矿物油。优质矿物油具有高封闭性,保湿效果好,不含杂质,不会刺激皮肤,性质温和。但有些劣质矿物油杂质含量较高,会刺激皮肤,引起敏感,甚至引发痤疮。
近几年流行的氨基酸洗面奶使用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种类繁多,实际体验差异很大。它也是一种植物提取物。仅仅通过查看成分表,你无法判断植物的生长环境、提取工艺、有效成分含量等,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一种原料的最终效果。
化妆品通常含有多种成分。当这么多的成分加在一起时,它们会发生什么?它们会提高还是降低有效性,提高还是降低稳定性?不能单纯从成分表来判断。即使是顶级的配方师也无法100%判断产品的特性。
成分的组合有时可以产生数倍的效果。这种组合是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这有点类似于中药的组合。有时找到这种组合需要运气。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和组合是商家的核心秘密,其他人很难从成分表中判断。
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一个产品采用什么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是否严谨也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虽然原材料质量有所提高,但生产设备对产品外观和质量的影响没有以前那么大,但仍然有影响。
制造商使用什么生产设备?流程严谨吗?工人操作是否规范?这些链接都无法从成分列表中判断出来。
护肤品中有防腐剂吗?
护肤品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更容易滋生微生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污染护肤品。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化妆品中含有防腐剂还是有必要的!
苯氧乙醇、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多元醇等都是常见的防腐剂。它们通常单独出现或组合添加以形成防腐系统。这些防腐剂的浓度有严格的要求,一般不能超过1%。
闻起来甜甜温暖吗?想到草原还是海洋?那是因为(日常)添加了香料。添加香料是为了避免某些原料的气味。
不过,很多“无香型”护肤品也带有一定的香味。这些香味往往是由其含有的植物成分或添加的精油引起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类产品一定会更安全,因为对于敏感肌肤来说,某些植物提取物或精油也可能会引起过敏。
成分表为消费者判断产品特性打开了一个窗口。如果利用好它,就可以避免很多弯路和不必要的陷阱。但是,成分表不能被神化或迷信。有很多内容是成分表中无法显示的。一些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成分的盲目信任。成分表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产品很一般。
图/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