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参考文献(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就跟朋友们聊聊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希望以下意见可以帮助您找到您想要的百科全书。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动力、体制机制条件、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是长期工作的基本格局,不会因为疫情影响等短期因素而改变。

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参考文献(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心得体会)

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必然对经济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用综合的方法,辩证地、长远地看待我国的发展,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信心。综合来看,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基本面是增速没有改变,疫情影响是短期的、总体可控。”这一重要研判,为我们正确分析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的信心。

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是短期且总体可控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娱乐文化、贸易会展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今年春运40天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共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春运期间的29.8亿人次下降50.3%去年期间。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也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影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二、由于春节假期延长、人流物流受阻,不少行业企业暂停生产经营一段时间,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国家税收相应减少收入,以及对员工收入的影响。一些企业现金流紧张,无法支付工资、租金和贷款利息,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疫情期间,由于交通物流不畅,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以及饲料、禽苗、活禽等供应受到一定影响。三是受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滞后等因素影响,今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四是受国内外交通物流不畅和企业经营不足影响,今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进口下降2.4%。第五,全球多国出现疫情。国际航空、航运、旅游、贸易投资等均受到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稳外贸稳外资难度加大。

虽然疫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总需求,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总供给三个行业的生产经营,但综合来看,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家经济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这是因为:

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的总体要求精准施策,迅速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构建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实施能力,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一段的时间。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初步呈现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为控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创造了根本前提。最短的时间。

二是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主动承担责任,与时间赛跑,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积极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千方百计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会有一定的后续影响,但我国经济将逐步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第三,疫情影响仅影响一段时期的需求和产出,但有效需求和生产供给能力并未减弱。从消费需求来看,虽然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部分服务消费存在时间窗口,后期很难完全弥补,但这部分购买力可能转移到消费的其他方面。耐用消费品等消费只是推迟了购买时间。从投资需求看,工业、基建、房地产等部分投资已推迟,全年将补上。许多制造业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部分减产,后期可以通过增产来弥补。而且,由于需要补充库存,全年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零部件出口有所减少,但只要产业链不转移,疫情过后出口就会弥补。经济运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要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不减弱,一段时间内需求和产量的减少都会被随后的反弹部分甚至大部分抵消。因此,本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

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动力、体制机制条件、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功能的基本格局不会因疫情影响等短期因素而改变。我国有足够条件保持经济长期基本面。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近10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6%,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人均GDP历史性突破1万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国,也是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高铁总里程居世界第一,通信业迎头赶上。对外经济突飞猛进,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地。外汇储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奠定了为巩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显着特点是没有出现经济衰退和危机。除1981年5.1%、1989年4.2%、1990年3.9%外,其余38年经济增速均保持在6%的高位。%的中高速发展,多数年份实现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的良好结合。以近五年(2015年至2019年)为例,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300万人,经济增速分别为7.0%、6.8%、6.9%、6.7%和6.1%。%,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4%、2.0%、1.6%、2.1%和2.9%。经常项目顺差逐步收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和服务业贡献率持续提高,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维护经济长期基本面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从发展潜力和动力来看。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均收入属于中高收入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发展需求是全面、巨大、持久的。同时,我国具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还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巨大且不断发展,潜力无限。国内储蓄率较高,是为数不多的资本净输出国和债权国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9亿劳动力,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各类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超过1.7亿;市场主体超过1亿,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创新潜力。这是保持经济长期基本面的重要条件。

从制度和制度条件来看。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结合起来,并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这种结合。不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的体制机制保证。

从财政金融体系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赤字率2016年和2017年为3%,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2.6%和2.8%,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两年多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遏制了2009年以来连续多年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取得了一定成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着。金融风险趋于收敛且总体具有可持续性。控制。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强,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这是维护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验”。“只要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就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挑战和机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事情向好的、进步的方向转变。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的有序复工复产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八点要求,化危为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化危为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今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继续在“巩固、强化、提高、平滑”上下功夫。巩固“三减一减一补”成果,当前重点是加大降本补短力度。要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出台新的阶段性、有针对性的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中国企业的能源、电信、物流、融资等成本较高。相关行业可以通过改革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当前,要适当免除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帮助其渡过难关。补短板对于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改善供给质量、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补齐“三农”、民生、环保等领域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支出、病床和医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较低,县级及以下医疗资源更加匮乏。疫情影响还暴露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建设、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等方面的明显短板,需要加快建设。

增强微观实体活力。这对于抵消疫情影响、稳定就业和增长至关重要。要继续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大力度深化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力,克服疫情造成的暂时困难。

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应对疫情影响为契机,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5G网络等。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当前,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让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无阻。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流通畅通。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型企业整体配套、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整体效率和水平。

扩大内需有效。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释放被压抑、冻结的消费,培育和扩大疫情防控催生的新消费和升级消费,补足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加快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和新建基础设施项目进度,强化就业、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策部署,努力稳外贸稳外资。充分利用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外贸政策工具,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确保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落实外商投资法,积极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困难。鼓励各地同步促增长、稳存量,确保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信心。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北京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人民日报》(版本09,2020年3月18日)

氨溴索的副作用和禁忌(氨溴索的副作用和危害)
上一篇 2024-12-04 08:05:41
蒙古的首都在哪儿(蒙古的首都是哪座城市)
下一篇 2024-12-04 08:16: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