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小伙伴们说说海底捞上市的事。希望以下观点能帮助您找到您想要的百科全书。
四川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四川火锅为主,融合世界各地火锅特色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它的全名是四川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勇。
2018年5月17日晚,海底捞国际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该消息首先在二级市场开始发酵。投资理财社交网络雪球用户“爱在冰川”在雪球网站讨论区表示,海底捞即将在港股上市,或将掀起一波吃货热潮股票。
“看它的招股书,年复合净利率增长70%,平均每天销售5笔!生意这么好,都是直营店,没有加盟店。如果从高位回落的话指向15~20%点击,低吸切肉盘,吃到肉的几率很高。”
随后,又出现了一条题为《火锅巨头海底捞拟赴港上市,并与多家A股公司有业务合作》的消息。一一挑选出与海底捞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并进行总结。“海底捞概念股”名单。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已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突破百亿的国内餐饮企业。此次如果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势必会在A股市场引发一波食品板块的行情走势。近三年来,海底捞营收持续攀升,从2015年的57.5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6.37亿元,净利润从2015年的7.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2亿元。其中,2017年净利润率达到11.22%。
资深人士表示,这个数字与边际成本相对较低的呷哺呷哺相差无几。“这些都是具有这样利润率的相对标杆公司。”尽管海底捞近三年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但招股书中不起眼的部分有一点值得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5年海底捞人均消费为91.8元,2017年人均消费为97.7元。海底捞一顿饭每人只比三年前贵了5元。
近三年来,尽管原材料、人力、租金、能源成本上涨带来经营压力,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仅增长6%,净利润却增长36%。这意味着也许每个人只吃半份生菜来促进其生长。
那么增长从哪里来呢?2015年初,海底捞仅有112家门店,到2017年底已增长至273家。根据最新数据,其在全球已开设320家门店。
随着海底捞不断扩张,门店数量不断增加,营业收入自然会大幅增长。另外,餐厅的翻台率是能否赚钱的关键。海底捞整体翻台率已达5人,堪称“快餐火锅”的呷哺呷哺,其门店翻台率仅为3.3人。
规模经济是其增长的关键。数据显示,海底捞每年服务超过1亿顾客,单店营收3500万元,净利润约400万元。一位从事餐饮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一般来说,700平米的店面投资在4到500万左右,一个店面一年基本就能收回全部成本。
最重要的一点是,餐饮业的“租金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一般占营业额的25%左右。不过,海底捞招股书显示,由于大规模扩张,其物业租金及相关费用从4.7%下降至3.9%。
为保证服务质量,海底捞誓不接受加盟,全部运营直接运营。有了充足的门店数量以及品牌保证的规模效应,物业租金等相关议价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2016年,其在四川简阳独资建设的旭海时代广场开业迎客,标志着其进军商业地产的意图。此外,海底捞还拥有提供装修材料和装修工程管理服务的子公司舒云东方,这也大大节省了门店建设成本。
据了解,海底捞门店一般会在1至3个月内首次实现盈亏平衡。2015年和2016年,大部分海底捞门店在6至13个月内实现了现金投资回报。
2017年数据显示,海底捞原材料及消耗品构成部分占营收40.5%,员工成本占营收29.3%。成本几乎全部花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
2015年至2017年,海底捞员工成本从15.72亿元增至31.1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27.3%增至29.3%。
凭借如此细致的服务,海底捞能够在中国餐饮业员工平均流失率28.6%的环境下,将员工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一方面,钱到位了。据了解,海底捞目前员工总数约5万人,员工平均薪资每年约6万元,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公司在员工管理和培训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去年,其收入的近30%用于员工成本,达到31亿元。完整的晋升通道和薪酬体系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表示,其采购人员在同等经验、服务年限的人员中薪资最高。其目的是“反回扣”,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原料方面,招股书中明确列出了牛羊肉的来源。其火锅底料公司也已率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毕竟,只要原料和底料优质稳定、环境干净整洁、服务深入人心,火锅的味道就能永远流传。事实上,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极低的负债、稳定的商业模式和忠诚的客户的海底捞也面临着自身的瓶颈。
有分析称,其目前的翻台率和单店接待量基本接近饱和,单店销售额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经营模式方面,餐饮门店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以及海底捞坚持直营经营模式,极大制约了门店扩张,预计增速有限。
本文来自商业我最棒,经企业家之家许可发布。编者对其稍加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关注创业者公众号(ID:chuangyejia),了解中国7000家盈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