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挂牌科创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容易进吗(科创板 香港)

今天我们就和朋友们聊聊纳斯达克市场。希望以下意见能帮助您找到您想要的百科全书。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对于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香港挂牌科创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容易进吗(科创板 香港)

科创板概念刚出现时,被市场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同时,在定价、交易等方面也与香港股市接近。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多了一个选择,你的公司应该选择在科创板、香港还是纳斯达克上市?

选择去哪个市场上市,首要条件当然是满足该市场的上市条件,这涉及到三地不同的上市规则。第一财经记者对三个市场的上市行业定位、上市条件指标、发行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一一对比,以便对准备上市的企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一财经根据三地上市规则及部分券商研究报告整理)

第一步:对比上市条件,哪个市场更适合?

从市场来看,科创板的重大进展包括首次将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不同权利股、VIE结构和红筹股上市;定价机制采用询价机制,进一步实现市场化;交易规则进一步放宽。这些条件的放宽,也让科创板进一步贴近港股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的机制。

从上市财务指标来看,科创板的一大突破是打破盈利的束缚。不过,一位IPO行业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非盈利企业来说,科创板的市值要求并不低。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在非盈利期间需要资金支持时,却会因为市值而被挡在科创板之外。

此外,对于红筹公司,在制度设计方面,科创板已对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8]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提供红筹无需拆解红筹的芯片公司。国内直接上市的机会。但根据21号文,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公司市值必须不低于2000亿元;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须在2000亿元以上。低于30亿元,估值不低于200亿元。虽然此次科创板规定,上市标准为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自主研发、技术国际领先、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非上市红筹公司。市值已降至不低于100亿元/市值不低于100亿元。50亿元,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亿元,但总体来说,红筹公司科创板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第一财经根据三地上市规则及部分券商研究报告整理)

与其他两个资本市场相比,科创板的上市财务指标更接近香港主板。不过,去年香港主板新规中,大幅降低了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的门槛,并允许同股。异权企业上市及已在欧美上市的创新企业在香港二次上市。根据上述新规,符合一定经营条件的生物科技公司只需在上市时市值至少15亿港元,且申请人有足够营运资金支持至少12个月自上市文件刊发之日起所需费用。125%。

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门槛更低。根据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要求。他们只要求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1.5亿港元;公开持有的股本证券由至少100名个人持有;以及前两个会计年度的业务运营情况。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入总额须不少于3,000万港元。

市场人士认为,香港创业板当时成立也是为了鼓励创新企业,但目前香港创业板的发展距离当初的愿景越来越远。与纳斯达克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太低。过度依赖市场流动性的改善,而信息披露制度和估值定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参与者稀缺,交易量萎缩,流动性枯竭,市场持续下跌。这也是上交所科创板需要避免的教训。

相比之下,纳斯达克的层次更为丰富。根据纳斯达克上市指引,纳斯达克市场分为三级市场,不同级别有不同的限制。具体来说,“全球精选市场”吸引了大盘蓝筹公司和其他两层的老牌公司;“资本市场”主要是为了吸引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的企业;介于两者之间。吸引中型企业的“全球资本市场”。从纳斯达克三级中“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来看,上市的财务要求已经很低。

上述资深人士分析表示,如果用一个比喻的话,纳斯达克和香港市场更像是创新企业的天使投资人,更愿意为企业提供早期融资机会,即使盈利模式是尚未盈利。还没有那么成熟,市场上没有先例,而科创板更偏向于已经过了初创期、处于成长期的公司。

(第一财经根据三地上市规则及部分券商研究报告整理)

当然,降低上市门槛需要成熟的投资者和后续制度的支持。不同市场的投资者了解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也不同。这位资深人士表示,相对而言,由于发展比较成熟,香港市场和纳斯达克市场的投资者都是比较理性、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所以即使上市门槛降低,仍然是相对可控的。而且退市机制也比较完善。

国元证券数据显示,2016年纳斯达克市场IPO数量仅有70家,但退市公司却有244家,相当于当年IPO数量的三倍多。近年来,纳斯达克退市率最低出现在2014年,但也达到了32%。

此次,科创板将实行号称“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不过,上述高层人士认为,在实施层面的落实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问题。最终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检验。

(第一财经根据三地上市规则及部分券商研究报告整理)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时,是否符合当地市场的上市条件是重中之重。其中,如果按行业划分,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相对特殊。由于香港股市专门降低了上市门槛,上述资深专家建议,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香港市场,因为科创板已经对非营利公司的市值要求更高。

第二步:哪个市场的估值会更高?

如果所有地方都满足上市条件,那么企业的第二步就是看哪个市场的估值更高。

在科创板的火箭般推进下,不少企业纷纷表示已经开始准备科创板上市。其中,也不乏已经在其他地区上市或准备在港股、美股上市,想要重回科创板怀抱的企业。已在香港上市的复旦张江(.HK)、原本提交港股上市申请但近期宣布终止发行H股转科创板的Sethus等公司和科创板。此外,根据记者从市场了解到的情况,也有一些公司已经满足了主板的申请条件,但现在正在科创板和主板之间进行多重选择。

这些企业考虑科创板的原因显然包括对科创板估值的良好预期。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香港市场也曾上演过,但目前看来情况并不乐观。去年港交所允许异权等创新企业在香港上市后,当时市场一片看好,不少独角兽、新经济股也纷纷涌向香港上市。不过,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初,香港股市已完成160多只新股,其中120多只股票破发IPO,破发率超过75%。

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李晓嘉当时对此作出了解释。这种现象并不一定说明个股质量不好。破发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或早期私募投资者给予的估值较高有关,或当时的市场价格为新经济公司新股供给量较小,投行和发行人存在偏见市场判断等原因都有关系。但无论何种原因,市场总是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随着市场进入调整,部分发行人开始合理调整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规模。

科创板也是如此。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业人士认为,科创板在起步阶段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市场和投资者充分了解这个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正常的发展规律。不过,他们都提到,科创板的亮点之一不容忽视,那就是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的后续投资机制。由于保荐机构需要真金白银进行后续投资,这将导致定价高于拟发行人和保荐人。券商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保荐人可以在其中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此外,不同的市场也会因投资偏好的差异而对不同的行业进行不同的对待。例如,上述资深人士表示,纳斯达克市场的冒险型投资者对高科技股抱有好感,这也将纳斯达克塑造成科技股高估值的“天堂”;而香港市场则对奢侈品股有着强烈的偏好。品类股票具有一定的偏好,这也与其城市作为交易口岸的功能有关。

第三步:“软环境”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

第三步,根据多位受访专业人士的观点,企业需要考虑一些“软环境”,如融资成本、上市后维护成本、监管环境、法律环境、股东退出等。

在融资成本方面,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选择在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三大上市项目”的选择就非常有限,而且费用也会很高。相对较高。上市后还需要中介机构帮助提交当地证券监管机构要求的文件,融资成本较高。

而如果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中介机构的选择范围可以扩大到很多规模较小的地方机构,融资成本更低。

在上市后维护成本方面,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以纳斯达克为例,公司对CFO的要求较高。他们通常需要有融资背景,最好是来自投行,了解公司业务,有财务知识。同时,你还需要有流利的英语,因为你需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而这些英语沟通按照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都有录音发布在网站上。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的薪资水平是相当高的。

从监管环境来看,如果选择美国市场,可能要面对其对中概股日益严格的监管。2013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与财政部、证监会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可在允许的范围和形式内共享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由证监会批准。香港市场没有这样的机制。

在法律环境方面,美国《萨班斯法案》等法律对欺诈上市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美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也非常成熟。

在股东退出方面,如果选择以非红筹结构或VIE模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前股东持有的内资股上市后不能退出。在中国上市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此外,在香港,这一问题将在“全流通”试点后逐步得到解决。

此外,美国的做空机构也不是“好惹的”。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瞄准的事件已多次发生。

偏分头怎么吹头发(偏分头怎么吹头发好看)
上一篇 2024-10-19 03:58:29
面对很难(面对困难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2024-10-19 04:01: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