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财有道樱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生财有道樱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江挂面为什么能成为“非遗”?
清代中江诗人王朗山在其写的一首《竹枝词》中曾这样评价,“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这两句诗,是对当时中江两大著名特产,中江挂面和中江烧酒畅销盛况的赞誉。
中江手工挂面起源于宋代绍兴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近千年历史。现在,中江有挂面生产户500户,专业营销户13户,年产量200万公斤,挂面生产合作社1个,年产值近亿元,光杰兴镇觉慧村一个村都有35户手工制面户,2011年12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经批准中江挂面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底和2016年初曾经分别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聚焦。
据中江县原粮食局负责人张大增介绍,中江挂面的前身起源于北宋淳化年间,起因是作为北方人的中江县令崔谷因喜好面食,从而渐渐发展而来。到了清朝,更是深得乾隆皇帝喜爱。
相传清孟邵奉命巡察台湾凯旋的时候,乾隆皇帝亲自设宴为其接风洗尘。席间,内侍献上了中江挂面。只见莹润洁净的玉碗中油光可鉴、银丝鲜红的樱桃、盘叠嫩绿的菜叶,强烈的吸引着在座官员们的视线。沁人心脾的芳香顿令众人酒意全无,油腻立消,神清气爽。大家不由发出阵阵赞叹之声。孟邵当此美景,即兴赋诗一首:名列帝王玉食中,堪称道骨仙风。宫廷华府觅芳踪。玉碗增色,只为银丝种一经巧手斡旋出。面中再无昆仲。至今盛名犹称颂。孔通华夏。敢道九州同。
制作中江挂面的时候要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传统手工工序的打磨。加上其中70多道小工序,一架面从取水和面至切面打包完成,至少需要18至24小时。
如今的中江挂面不再是孟邵笔下宫廷贡品,而早已成为普通百姓访亲探友的首选赠品,也成为中江人热情好客的象征。而它的制作工序之源远流长和考究的手艺更让人惊叹。同时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江挂面是四川省传统的面食小吃,已有千年历史。中江挂面因为需要特殊水质,所以只在凯江河上游11个乡镇300余户家庭出产,年产量为300万斤。主要原料是小麦粉、食盐和清水,不含任何的防腐剂,所以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
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现在为增加其营养成份,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以韭汁、菠菜汁、鸡蛋精、鸡蛋黄、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中江挂面,又称为中江空心面或银丝挂面。首先它历史悠久,自宋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次有突出的特点,其面条细如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不仅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独到,而且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所以受到食者的欢迎。中江挂面被列入四川省非遗就成为理所当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财有道樱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财有道樱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